2025年9月,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完成了一项关键性试验。歼-35隐身舰载机从电磁弹射系统中顺利升空中国正规股票app排名,紧随其后的是歼-15T重型战机和空警-600预警机。
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能实际运用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。正当外界普遍关注这一进展意味着什么时,部分俄罗斯媒体却给出了不同声音。
他们列出福建舰的四条“短板”,从舰载机数量到系统可靠性,都挑出了毛病。这种反差,显然不只是技术问题,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。
电磁弹射不是噱头,是真正上了“台面”的硬本事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,不是纸上谈兵,而是经过系统化测试后终于公开亮相。
展开剩余87%在过去的几个月里,中国海军多次组织舰载机弹射训练,从公开画面看,歼-35起飞稳定,空警-600的滑轨运行也流畅,说明整个系统已经达到实战要求。
这套系统最大的不同,是它采用了中压直流供电方案。虽然外界对这种设计路径的了解不多,但业内普遍认为,它在能量转化效率和控制精度方面,具备一定优势。
尤其是在连续起飞密度较高的情况下,更能体现出技术稳定性。
俄罗斯媒体的质疑,说福建舰的舰载机数量不够,难以独立作战。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像上世纪的老观念。
现在的航母战斗群讲究的是体系支撑,不光看飞机数量,还要看信息链、通信指挥、后勤配合。福建舰虽不是全球最大航母,但它背后站着的是整个中国海军的系统能力。
还有人说,电磁弹射不够成熟。可问题是,从2023年福建舰完成舾装到2025年进入试验阶段,进展节奏其实并不慢。
美国福特级从下水到服役,前后折腾了整整十年,中间几次故障还被迫重新设计。相比之下,福建舰的推进速度并不落后,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稳。
三十年翻篇,中国航母从“学徒”走向“出师”时间回到1998年,中国从乌克兰手里买下瓦良格号,那时候它只是个空壳。经过几年改装,才成了辽宁舰。从那一刻起,中国才正式有了第一艘能跑的航母。
而那时的俄罗斯,手里还有“库兹涅佐夫”号,虽然老旧但还能出海。
这三十年里,中国一步一个脚印:辽宁舰摸索操作流程,山东舰自主设计建造,到福建舰开始尝试电磁弹射,每一步都走得不快但很稳。而俄罗斯这边,库兹涅佐夫号的问题越来越多。
2018年维修时,浮船坞突然沉没,甲板被砸出大洞;2020年发生严重火灾;到了2022年,又一次起火,内部设备受损。2025年上半年,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坦言,这艘航母的维修已经“意义不大”。
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,而是整个工业系统的问题。中国有完整的造船产业链,从钢材到动力系统,从雷达到飞控设备,基本都能自产。
而俄罗斯因为经济问题,很多配套企业已经停工,造舰靠进口、维修靠延误,最后连舰载机都难以配套使用。
舰载机方面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。中国已经将歼-35这一型隐身舰载机投入航母试验,飞控、弹射、隐身能力都在不断优化。
反观俄罗斯,苏-33早就面临退役,米格-29K虽然名义上是舰载机,但实际出勤率并不理想,飞行员称其“操作不顺、故障率高”。到现在,俄罗斯仍未推出符合五代标准的舰载机。
舆论反弹背后的情绪,不只是“技术焦虑”俄罗斯媒体这次的“集体批评”,其实更像一种集体情绪的反射。过去几十年,俄罗斯在军工领域有着绝对的优越感,尤其是在海军空军领域,一度是全球第二的存在。
中国当年刚起步时,很多技术都是从俄罗斯学来的。但到了今天,角色似乎换了位置。
福建舰的成功弹射,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,更是一种象征。它意味着,中国已经能把航母作为完整的作战平台来运行,不再是“试验品”或“展示品”。
这对俄罗斯来说,是个不太容易接受的现实。
一些俄罗斯军事评论员甚至提出,中国的电磁弹射系统如果进一步成熟,反过来可能会成为俄罗斯未来航母计划的一部分。
也就是说,他们未来可能不得不考虑从中国引进相关技术。这种角色转变,在心理上是有冲击的。
地缘政治的变化也加剧了这种心理落差。过去中俄在技术合作中,俄罗斯一直是输出方。但现在,中国不但不需要“技术输入”,反而在某些领域开始领跑。
这种变化,让原本习惯了主导地位的俄罗斯军工界,开始表现出不安与防御性。
不只是航母,中国整体军工体系正在“追上来”福建舰之所以引起这么大关注,关键在于它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。它后面是一整套国产海军装备体系的支撑。
从055型万吨大驱、075型两栖攻击舰到即将亮相的无人作战平台,中国海军的现代化步伐已经不再是“试验阶段”,而是真正地“上轨道”。
2025年上半年,中国海军新服役舰艇数量再创新高,吨位数字本身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些舰艇的结构变化。从以前的数量型建设,逐步转向质量型、体系型建设。
这说明,中国海军已经不再仅仅追求“有多少船”,而是开始注重“这些船能不能协同作战”。
在这个背景下,福建舰的意义就不止于一艘航母,而是整个海军力量结构成熟的标志。它意味着中国已经具备在本区域进行高强度海空协同作战的能力,对周边局势会带来更强的制衡力。
尤其是在台岛周边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,这种海空打击与预警能力的提升,让中国具备了更强的战略选择空间。虽然没有直接针对谁,但福建舰的存在本身,就是一种威慑、一种信号。
凭嘴皮子是拉不开差距的,技术才是硬通货俄罗斯媒体说福建舰有哪些“缺陷”,其实这些说法并不新鲜。类似的声音,在福特级航母刚推出时也有过。真正的问题不是“有没有问题”,而是“能不能解决问题”。
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已经进入多次实战化训练阶段,说明它不是“概念”,而是“落地”。
对比来看,福特号花了十年才正式服役,期间故障不断。而福建舰从建造到试航,时间更短,问题更少。这种效率本身,已经说明了中国在系统集成能力上的提升。
而俄罗斯那边,库兹涅佐夫号还在船坞里“躺平”,后继型号遥遥无期。媒体再怎么批评中国航母,也挡不住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。
这个时候,与其盯着福建舰挑刺,不如反过来问问,自己下一艘航母打算什么时候建、打算用什么舰载机、打算靠什么系统去支撑。
福建舰的成功,不是为了炫耀,也不是为了激怒谁。它的出现,是中国几十年海军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体现。俄罗斯媒体的批评,听起来刺耳,但很多时候反映的是一种不愿面对现实的心态。
技术的进步从来不会等人,实力的差距也不是靠嘴皮子拉开的。
福建舰已经在海上完成了多个战机弹射测试,下一步就是形成稳定的战斗力。一艘航母能带来什么,不取决于别人怎么看,而取决于它是否能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。
对中国来说中国正规股票app排名,这不是终点,而只是开始。对其他国家来说,是该重新认识中国海军的时候了。
信息来源: 央视军事频道、新华社报道:报道福建舰进行海试期间的训练画面,首次公开歼-35舰载机电磁弹射起飞视频。发布于:河南省盈辉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